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杨丞琳直言张柏芝拖后腿,却被全网夸:不被他人「情绪裹挟」,到底活得有多爽?

文章发布于:2021-04-03 13:53:52

你被“情绪裹挟”过吗?播放


在新的一期《浪姐》中,张柏芝被杨丞琳“嫌弃”了。
起因是距公演不久的小考中,张柏芝紧张忘词,导致她们组的成绩垫底。张柏芝哭着说,她觉得自己拖后腿了。
其他姐姐看到她哭,立马围上来安慰她说“没有,没有。”
当大家都在“捧杀式”安慰时,只有队长杨丞琳站出来说,确实是拖后腿了。

紧接着她又说,但是这个拖后腿不是责怪,而是我们看见问题,然后去调整问题。

这一幕瞬间将杨丞琳推上热搜,很多网友夸赞她情商高、领导力强,能够客观地指出问题、解决问题。

但我却觉得,杨丞琳此举更难得的一点在于她的内在定力
她没有像其他姐姐一样,在张柏芝情绪失控后,被泪水和情绪带着走;而是第一时间跳脱出这种「情绪裹挟」,站在一个更客观、中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而更多的人,如你我一般的大多数,在生活中却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
像另一组的容祖儿,就遭遇了这种情形。
当时她们组抽到一首比较难的歌,组员陈小纭觉得自己功底差,希望可以唱开头的低音。容祖儿从专业歌手给出的建议是,开头的低音更需要技巧,更难唱。
陈小纭觉得压力太大了,委屈地哭了起来。
看到陈小纭哭,所有姐姐都涌上去安慰她,容祖儿也跟着落下泪来,一边解释,一边道歉,更把错误揽到自己头上。
但其实这种分part的环节,本就是有商有量、互相讨论的,哪里存在对错一说呢。
只是容祖儿在看到陈小纭哭的瞬间,不由自主地就被对方的情绪带跑了,扛下本不属于自己的情绪压力。
这样的容祖儿,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不受控制地跟着别人的情绪走,并且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共情品质,或者是出于对对方的爱护。
但是实际上,我们这样不过是被别人情绪裹挟的一种表现。这种状态下的我们,常常会因此忽略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模糊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真正难得的品质,不是一味地附和与安慰,而是能够跳出他人的情绪,理智地看待问题。

别人的情绪,是怎么牵绊我们的?
生活中有很多时刻,当我们觉得有一些不舒适,可又被牢牢“绑住”不知所措的时刻,很有可能就是被别人的情绪裹挟了。
在那种被裹挟的情境下,我们明明没有做错什么,明明有自己的需求和底线,却不知道在哪一刻,就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事实,只希望用尽一切努力安抚好对方的情绪。
比如当男人遇上女人的哭。
许多男人最招架不住的,就是女人的哭。任何时候只要女人一哭,她就什么都是对的,什么要求都是合理的。
比如当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候。
当我们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期待相背离。父母总会搬出一堆借口来说服我们:你知道我把你带大多不容易吗?为了你我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于是,我们无条件屈服,还憎恨自己的“不孝”。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遇到不安的伴侣。
有人会遇到很没有安全感的伴侣,时刻被对方掌握行踪,一天接到无数个来电。
在这样的催促与询问中,我们总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心虚”,似乎自己真的是那样不可靠的人。
但其实,以上种种,让我们无条件屈服、怀疑自身品格的,都不是真实的我们。
那只是代表着,我们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牵制,允许对方把情绪投射给我们。
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往往在关系中,当我们习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就等于接受了对方的投射,认可了他们的不安。
更会下意识觉得,我应该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有义务安抚好对方的情绪。
却不曾看到问题的真相——那些他人投射过来的不安,来自于他们过去的经验与体会,而不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反反复复被他人的情绪裹挟,失去捍卫自身需求的权利,以及客观处理问题的能力。

你不是共情力强,而是被别人锁住了
上学的时候,我们宿舍有一个“知心大姐”,大家都喜欢向她倾诉。
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处理站”,不管你伤心了还是难过了,她都能跟你一起哭,还会轻拍着你的后背,跟你一起骂欺负你的人。
宿舍有一个女孩失恋了,前男友是我们班的一个男生。“知心大姐”每次见到那个男生,都不会有好脸色,还会平白无故白人家一眼。
看上去,她真的是一个“好人”,或者说是一个“老好人”。
但是如果你问她,做这些事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你真的了解过那个男孩是什么人吗?
她好像并不十分清楚。
她只是非常容易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也非常享受做一个“老好人”。
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这样的人,或者有时会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在这些时刻,我们的关注点不在自己身上,我们思考的不是“我有什么感受,我想要什么”,而是“对方想要什么,我做什么才能让他满意”。

每个人的情绪,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

当我们无力招架他人的情绪,不可抵挡地陷进去时,我们就会习惯自我怀疑,习惯把别人的情绪与需求,转化为自身的罪恶感。

我们会下意识安慰他们、屈从于他们,如果意见相左,我们则会在脑海中勒令自己反思。
好像我们拒绝共情他人的情绪,就是没有感情、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在安抚别人之后,我们就能安慰自己“看,我共情能力很强,我能帮助到别人”。
可这实际是一种自我欺骗。
这种漠视自我需求、对自己真实想法缄默的共情,不是真的共情,只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情绪裹挟、自我封锁。

被裹挟的情绪,来自于哪里?
我们之所以容易被别人的情绪裹挟,其实本质上也是因为,那样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虚假的满足。
同时,也让我们避免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亲密的关系,他人的认可与爱。
而这种害怕失去“重要东西”的感觉,往往来源于自我价值感过低。
我们默许别人控制我们,一方面是因为愧疚感,想要减轻别人的痛苦,把别人的愧疚与自己建立联系。
另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或者抛弃,所以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

这些感受,通常则来自童年时期,父母对我们“懂事”的要求,或者是长期情感漠视的环境。

就像《情绪勒索》中说的:

“你总是得先处理,应付别人的需求,以至于必须忽略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如果你不这么做,对方就会用一些话和一些方式责怪你,让你感觉到挫败或罪恶,甚至觉得自己很糟糕,然后你将深陷在这些情绪中动弹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网上的昆虫一样。”
来访者小莉,就是一个容易被别人情绪带走的人。
别人愤怒了,她就会害怕,赶紧服从;别人开心了,她放松下来,让别人更开心;别人伤心了,她不知所措,只能跟着一起伤心。
而造成她这种反应模式的根源,就是因为她父母的情绪极度不稳,而且对她非常严厉。
在这种环境下,她的察言观色和“共情”,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就被嫌弃或者被厌恶。
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往往太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有眼力,太害怕被别人责备,太害怕被别人说“你这个人不懂事”,就心甘情愿跟着别人的情绪走。
却很难告诉自己,别人的情绪与我无关。

跳出情绪,回归自我中心
固然,能够安慰到别人,与别人共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的前提一定是,我们没有忘记事情本身,没有忘记自己的需求。
清醒而真实的安慰,应该是温和而有力量的,而不仅仅是无原则的温和。
就像杨丞琳“责备”完张柏芝之后,她会说,你的努力,我们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不要白费的努力。
这句话不仅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力量。
情绪方面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只有裹挟和对抗两种方式。
我们完全可以在跳脱情绪裹挟的同时,肯定他人的情绪,也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关键只在于,我们能否站在一个中正的角度,以柔和的能量,给予他人力量,客观解决问题。
它需要我们做到两点:
第一,练习重视自己的感受,提升自我价值感。
试着照顾自己,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不用担心“我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会讨厌我”,这不仅表现了我们自我价值感低,也体现了对他人的不信任。
练习重视自己的感受,就是要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我相信你足够重视这段关系,足够重视我这个人。即使对方不愿意接受,那也不是我的错。
第二,尊重别人的感受,却不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别人的感受当然也很重要,毕竟我们在关系中,要共享一些情绪,共同分担一些喜怒哀乐。
只不过,接纳别人的情绪不代表承担,我们可以给别人力量,却不能以拯救别人为己任。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关爱他人,体贴他人,照顾他人的情绪。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用力地告诉自己:我的人生,不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我可以尊重别人,但是不能承担起别人的一切期待。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