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美文共享】九九重阳节,悠悠敬老情

文章发布于:2023-10-23 07:03:49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由来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


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他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


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


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


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


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登高


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图片|吴锡凡-摄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图片|赵艳红-摄

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过节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等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让爱团聚!

我们因为求学、工作不得已离开家,

离开爱我们的父母。


也许,你还没有这样的概念:

你和父母相聚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若人生只有900个月,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X30的表格去表现,每过一个月你可以在小格子里涂色,你的全部人生就会呈现在这一张白纸上。


如果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人生是这样的:


假设你和你的前女友/男友谈了一场6个月的感情,它在这张纸上是这样的:


30岁上下的在职人员,你的人生就是这样:


而再假设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的话,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假如你们天天见面,你能陪伴父母的时间是这样的:


或者,你们一个月见两次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是这样的:


但假如你们一年见一次面,就会是这样...........

少的只剩下一格,其实很少,对不对!


我们越跑越快,他们日渐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就像那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图片|赵艳红-摄

有时候,我们总嫌弃爸妈给我们发养生公众号,

从不点开看,甚至从来不回复。

而殊不知爸妈却是戴着老花镜一篇篇挑,

一篇篇选,

总想把他们所认为的最好、最适合的统统分享给我们。


也有时候,我们总是心烦爸妈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叨,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可那是他们没有办法来到我们身边而表达的担心啊.......


图片|吴锡凡-摄

但每一次回家,

都能察觉得父母又苍老了许多......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

那个以前只属于爷爷奶奶辈的节日,

也渐渐属于了他们。

抽空回去去陪陪他们吧!


2023年10月22日第3564期,来源:美文共享综合整理,图片来源于吴锡凡、赵艳红摄影作品。@所有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客服微信手机 18906171289 。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